磨削是用硬質磨料去除工件上多余材料的加工方法,可加工任何硬度的材料,它作為一種傳統的加工方式,可獲得較高的工件精度及表面質量,而且加工效率高、成本低,其在先進制造領域中占有極高的比重。不同的磨削方式在應用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的磨削缺陷,而對磨削缺陷影響最大的因素為砂輪,本文詳細描寫了具體的砂輪因素引起的缺陷及相對應的修整方法,具體如下表所示。
表1砂輪在磨削過程中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
序號 |
磨削方法名稱 |
磨削缺陷名稱 |
砂輪因素引起磨削缺陷 |
修整方法 |
1 |
外圓磨 |
工件表面產生直波紋 |
平衡不良 |
正確平衡砂輪 |
2 |
外圓磨 |
工件表面產生直波紋 |
硬度過高或不均勻 |
應根據工件特點及磨削要求按磨具特性及其選擇規則正確選用砂輪 |
3 |
外圓磨 |
已用鈍,不鋒利,磨損不均勻 |
應掌握工件的特點及精度變化規律及時修整砂輪 |
|
4 |
外圓磨 |
工件表面產生直波紋 |
剛修整的砂輪不鋒利 |
修整過細或金剛石已磨損,根據磨削要求選擇正確的修整方法及用量 |
5 |
外圓磨 |
工件表面產生螺旋形 |
砂輪硬度過高,砂輪修整過細 |
應根據工件特點及磨削要求按磨具特性及其選擇規則正確選用砂輪,根據磨削要求選擇正確的修整方法及用量 |
6 |
外圓磨 |
工件表面產生螺旋形 |
修整砂輪時機床熱變形不穩定 |
應掌握工件的特點及精度變化規律及時修整砂輪 |
7 |
外圓磨 |
工件表面產生螺旋形 |
修整不及時,磨損不均勻,修整砂輪時,磨削液不足 |
應掌握工件的特點及精度變化規律及時修整砂輪 |
8 |
外圓磨 |
工件表面拉毛,劃傷 |
磨粒脫落 |
應掌握工件的特點及精度變化規律及時修整砂輪 |
9 |
外圓磨 |
工件表面拉毛,劃傷 |
磨料選擇不當,砂輪粒度選擇不當 |
應根據工件特點及磨削要求按磨具特性及其選擇規則正確選用砂輪 |
10 |
外圓磨 |
工件表面拉毛,劃傷 |
修整砂輪后表面留有或嵌入空的磨粒 |
用粗粒度砂輪磨削較軟金屬及有色金屬,應先磨一下試件,使突出的磨粒脫落后再磨削 |
11 |
外圓磨 |
工件表面燒傷 |
硬度太硬或粒度過細 |
應根據工件特點及磨削要求按磨具特性及其選擇規則正確選用砂輪 |
12 |
外圓磨 |
工件表面燒傷 |
磨料選用不當、結合劑選擇不當 |
應根據工件特點及磨削要求按磨具特性及其選擇規則正確選用砂輪 |
13 |
外圓磨 |
工件表面燒傷 |
修整過細、砂輪用鈍未及時修整 |
根據磨削要求選擇正確的修整方法及用量,應掌握工件的特點及精度變化規律及時修整砂輪 |
14 |
外圓磨 |
工件呈錐度 |
修整不良、磨損不均勻或不鋒利 |
根據磨削要求選擇正確的修整方法及用量,應掌握工件的特點及精度變化規律及時修整砂輪 |
15 |
外圓磨 |
工件呈鼓形或鞍形 |
成形精度差 |
應掌握工件的特點及精度變化規律及時修整砂輪 |
16 |
外圓磨 |
工件呈鼓形或鞍形 |
砂輪不鋒利 |
應掌握工件的特點及精度變化規律及時修整砂輪 |
17 |
外圓磨 |
工件表面拉毛,劃傷 |
邊角磨損或母線不直 |
應掌握工件的特點及精度變化規律及時修整砂輪 |
18 |
外圓磨 |
工件端面垂直度超差 |
砂輪端面與工件接觸過大 |
修整砂輪使其減少接觸面,選擇合適的砂輪 |
19 |
外圓磨 |
工件端面垂直度超差 |
砂輪磨損不鋒利 |
應掌握工件的特點及精度變化規律及時修整砂輪 |
20 |
外圓磨 |
工件圓度超差 |
砂輪不鋒利或磨損不均勻 |
應掌握工件的特點及精度變化規律及時修整砂輪 |
21 |
內圓磨 |
工件表面產生直波紋 |
接長軸長而細,剛性差 |
應掌握工件的特點及精度變化規律及時修整砂輪 |
22 |
內圓磨 |
工件表面產生直波紋 |
砂輪不鋒利 |
應掌握工件的特點及精度變化規律及時修整砂輪 |
23 |
內圓磨 |
工件表面產生直波紋 |
砂輪直徑太大引起振動 |
應掌握工件的特點及精度變化規律及時修整砂輪 |
24 |
內圓磨 |
工件表面產生直波紋 |
砂輪與工件的接長度過大而引起振動 |
修整砂輪使其減少接觸面,選擇合適的砂輪 |
25 |
內圓磨 |
工件表面產生螺旋形 |
砂輪與工件接觸不良 |
應掌握工件的特點及精度變化規律及時修整砂輪 |
26 |
內圓磨 |
工件表面拉毛,劃傷 |
砂輪與工件接觸面積太大 |
修整砂輪使其減少接觸面,選擇合適的砂輪 |
27 |
內圓磨 |
工件呈錐度 |
砂輪硬度太低 |
應根據工件特點及磨削要求按磨具特性及其選擇規則正確選用砂輪 |
28 |
內圓磨 |
工件呈錐度、工件表面燒傷 |
砂輪不鋒利 |
應掌握工件的特點及精度變化規律及時修整砂輪 |
29 |
內圓磨 |
工件表面燒傷 |
砂輪直徑過大 |
減小試論直徑 |
30 |
內圓磨 |
工件呈喇叭形 |
磨削中間有沉割槽的通孔時,砂輪寬度不夠引起槽口呈喇叭形 |
增加砂輪寬度 |
31 |
內圓磨 |
工件呈喇叭形 |
磨削短臺肩孔時,砂輪越出工件太多引起喇叭形 |
選用窄一點的砂輪或將砂輪越出部分的直徑修小一點 |
32 |
內圓磨 |
工件呈喇叭形 |
磨削有鍵槽的內孔時,砂輪太寬引起槽邊蹋角 |
適當減小砂輪寬度或在工件槽內嵌入墊物(膠木或金屬) |
33 |
平面磨 |
工件表面產生波紋 |
砂輪不平衡 |
正確平衡砂輪 |
34 |
平面磨 |
工件表面產生波紋 |
砂輪硬度太高 |
應根據工件特點及磨削要求按磨具特性及其選擇規則正確選用砂輪 |
35 |
平面磨 |
工件表面產生波紋 |
砂輪圓周面上硬度不均勻 |
選擇優質砂輪 |
36 |
平面磨 |
工件表面產生波紋、工件表面呈直線痕跡 |
砂輪已用鈍,不鋒利,砂輪已用鈍,不鋒利 |
應掌握工件的特點及精度變化規律及時修整砂輪,應掌握工件的特點及精度變化規律及時修整砂 |
37 |
平面磨 |
工件表面燒傷 |
粒度太細或硬度太高 |
應根據工件特點及磨削要求按磨具特性及其選擇規則正確選用砂輪 |
38 |
平面磨 |
工件表面燒傷 |
砂輪已用鈍,不鋒利 |
應掌握工件的特點及精度變化規律及時修整砂輪 |
39 |
平面磨 |
工件表面燒傷 |
砂輪修整太細 |
根據磨削要修選擇正確的修整方法及用量 |
40 |
平面磨 |
工件蹋角或側面呈喇叭形、工件兩表面平行度或平面度超差 |
砂輪選擇不當 |
應根據工件特點及磨削要求按磨具特性及其選擇規則正確選用砂輪 |
41 |
平面磨 |
工件蹋角或側面呈喇叭形、工件兩表面平行度或平面度超差 |
砂輪不鋒利 |
應掌握工件的特點及精度變化規律及時修整砂輪 |
42 |
無心磨 |
工件圓度超差 |
砂輪不鋒利 |
應掌握工件的特點及精度變化規律及時修整砂輪 |
43 |
無心磨 |
工件圓度超差 |
導輪表面不清潔 |
及時清洗導輪表面 |
44 |
無心磨 |
工件圓度超差 |
導輪未修圓或工作時間過久而失圓 |
注意及時修整 |
45 |
無心磨 |
工件呈棱圓 |
砂輪與導輪的不平衡度過大 |
重新平衡砂輪及導輪 |
46 |
無心磨 |
工件直線度超差 |
切入磨削時砂輪太軟、修整不良 |
選擇較硬一些的砂輪,注意及時修整,減少切入進給量,增加光磨次數,根據工件錐度方向調整好修整器位置,重新修整砂輪 |
47 |
無心磨 |
工件圓柱度超差 |
在切入磨削時砂輪硬度太低 |
選擇較硬一些的砂輪,注意及時修整,減少切入進給量,增加光磨次數 |
48 |
無心磨 |
工件圓柱度超差 |
砂輪和導輪已磨損,失去原來的正確形狀 |
及時修整砂輪和導輪,保證正確形狀 |
49 |
無心磨 |
工件表面有振動痕跡 |
砂輪或導輪不平衡 |
平衡砂輪或導輪 |
50 |
無心磨 |
工件表面有振動痕跡 |
砂輪硬度太高或已用鈍 |
根據工件材質特點正確選擇砂輪硬度,及時修整砂輪 |
51 |
無心磨 |
工件表面有振動痕跡 |
砂輪粒度太細 |
應根據工件特點及磨削要求按磨具特性及其選擇規則正確選用砂輪 |
52 |
無心磨 |
工件表面有振動痕跡 |
砂輪修整得太粗糙或太光 |
根據磨削要修選擇正確的修整方法及用量 |
53 |
無心磨 |
工件表面燒傷 |
砂輪修整得太細或用鈍 |
根據磨削要修選擇正確的修整方法及用量 |
54 |
無心磨 |
工件表面燒傷 |
砂輪硬度太高 |
應根據工件特點及磨削要求按磨具特性及其選擇規則正確選用砂輪 |
55 |
無心磨 |
工件表面粗糙度數值超差 |
砂輪粒度太粗、砂輪修整太粗 |
應根據工件特點及磨削要求按磨具特性及其選擇規則正確選用砂輪 |
56 |
無心磨 |
工件表面粗糙度數值超差 |
砂輪硬度太軟 |
應根據工件特點及磨削要求按磨具特性及其選擇規則正確選用砂輪 |
57 |
無心磨 |
工件尺寸分散 |
剛修整得砂輪不鋒利,金剛石已磨損 |
金剛石應及時換向或更換新的 |
58 |
凸輪磨 |
凸輪升程曲線精度超差 |
砂輪直徑已超出使用允許的范圍 |
更換砂輪 |
59 |
導軌磨 |
工件變形或誤差超差 |
砂輪選擇不當 |
根據工件材質及硬度等特性選擇合適的砂輪,工件硬度≥HRC64時,宜選用CBN砂輪 |
60 |
導軌磨 |
工件變形或誤差超差 |
砂輪已用鈍,不鋒利 |
應掌握工件的特點及精度變化規律及時修整砂輪 |
磨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,應根據工件材質特點正確選擇砂輪及磨削工藝。當工況中出現不同的磨削缺陷時,應當采取正確的修整方法,這樣才能獲得加工質量好、尺寸精度高的工件,從而提高生產效率,降低生產成本。
返回頂部